

Skyline 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_
Skyline 20周年音樂會 20th Anniversary Concert
製作人 |
音樂總監/編曲 |
音樂顧問 |
音響/燈光工程 |
錄音/混音工程 |
導演/錄影工程 |
舞台監聽 |
平面攝影 |
行政/創意總監 |
整合行銷 |
平面設計 |
活動執行 |
公關宣傳 |
造型妝髮 |
票務 |
利啓正
蘇逸哲
呂紹淳
高敏福 捷越音響
謝宜芳 新奇鹿錄音室
蕭神榮
九太音響、洪博曄
孫韻凱、呂國瑋、許東、吳金燦
潘奕萍
林幼卿 摩奇創意
蔡明融 摩奇創意
莊瑞萱 摩奇創意
黃毓霏 麥丁文化
林艾薇
張簡捷 iNDIEVOX
鍵盤 |
貝斯 |
鼓組 |
鼓組,打擊 |
吉他 |
薩克斯風,長笛,電吹管 |
小號 |
長號 |
小提琴 |
手風琴 |
月琴 |
蘇逸哲
利啓正
陳冠毅
曾淵明、孫震
王義中、林振益、廖佑祥
江川徹、李承育
黃線
鄧亦峻
盧思蒨
黃婕
陳妍心
作品介紹:
Skyline 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將於2025年1月舉辦成軍20周年北中南巡演,這次特別把歷屆團員全部找回來同台,台北場更邀請爵士古典跨界小提琴家盧思蒨客座,打造宛如日本 T-Square 40周年般的大編制華麗演出。Skyline 是華語音樂圈中唯一持續20年專注融合爵士創作的樂團,曲風以爵士為核心,融入古典、流行、搖滾、R&B、拉丁、電音、世界音樂與台灣傳統聲響;作品曾獲2020美國獨立音樂獎「最佳現場演出專輯」、2022美國全球音樂獎金獎,也多次入圍金曲獎、傳藝金曲獎與金音獎,展現其國際水準與創作能量。樂團20年來積極培育年輕樂手,許多現今華語樂壇一線演奏者都曾在 Skyline 淬鍊,包括蘇打綠隱藏第七人鍾承洋、伍佰巡演薩克斯風手魯湘永,以及多位在國內外賽事獲獎的優秀鼓手。本次20周年演出將回顧樂團歷年經典,以台灣在地音樂為底,結合南北管鑼鼓、非洲節奏、南美拉丁、探戈到技巧性強烈的爵士搖滾,再加上盧思蒨的跨界合作,讓現場能量更上一層樓,展現台灣原創融合爵士與國際接軌的成果。


叒叒叒有那些好想讓你聽懂的音樂...
TimeArt Studio 時間藝術工作室
作品介紹:
揚·范·吉爾斯?弗朗茲·克薩韋爾·舒斯麥爾?他們是誰?🤔
時間藝術工作室的《那些好想讓你聽懂》系列,力求讓音樂會兼具教育意義與娛樂性質。今年的《叒叒叒有那些好想讓你聽懂的音樂...》以韓國作曲家尹伊桑(Isang Yun, 1917~1995)的作品 Images für Flöte, Oboe, Violine und Violoncello 為主軸,向「古、今、中、外」四個方向延伸,帶來荷蘭作曲家吉爾斯(Jan van Gilse, 1881~1944)的《三重奏》、奧地利作曲家舒斯麥爾(Franz Xaver Süssmayr, 1766~1803)的室內樂作品與兩首分別來自臺灣作曲家潘家琳和香港作曲家龐百勤作品的世界首演。
幾近瘋狂的曲目除了挑戰演奏家們的功力以外,也帶領觀眾遊歷一趟精彩的冒險旅程!
吳正宇
鍾筱萱
張庭碩
蔡承宏
周尚樺
長笛 |
雙簧管 |
小提琴 |
中提琴 |
大提琴 |
策劃 |
委託創作 |
吳正宇
潘家琳、龐百勤


《Breakthrough・跨樂》張昌傑爵士四重奏 feat.吳政君
張昌傑
作品介紹:
DonSir爵士樂團(原張昌傑爵⼠四重奏):
台灣少數以單簧管為主奏樂器的爵士跨界團體,為單簧管演奏家張昌傑領軍國內年輕一輩爵士樂好手鋼琴林亮宇、貝斯葉俊麟、鼓⼿林宥廷組成的四重奏編制,致力於古典樂及爵士樂的跨界改編以及各式不同曲風的融合,持續不斷嘗試及探索⾳樂各種不設限的可能性。
《Breakthrough‧跨樂》:
此次演出除原先四重奏編制外,特邀當今國內最炙手可熱的世界打擊音樂演奏家吳政君共同演出。將由五位表演者帶來一系列跨界改編曲⽬,⼀首首經典的古典樂作品和世界音樂獨有之生命力、韻味,在爵士風格改編手法及不同於一般樂器配置的聲響下,賦予這些音樂新生命,為聽眾們重新詮釋、顛覆並帶領大家品味這些作品,用單簧管獨有的爵士魅力打破及跨越原先各自⾳樂種類的既定框架。
單簧管 |
鋼琴 |
貝斯 |
爵士鼓 |
張昌傑
林亮宇
葉俊麟
林宥廷
DonSir爵士樂團(原張昌傑爵士四重奏)
打擊 |
吳政君
特邀音樂家


時光隧道下的兩端VII———古韻新穎
嘉義民族管弦樂團
作品介紹:
「時光隧道下的兩端」是嘉義民族管弦樂團每年最重要的大型音樂會,長年委託作曲家以在地元素創作,邀國內外指揮、演奏家同台,已成為嘉義國樂年度品牌。今年特邀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任燕平教授客席指揮,串聯頂尖樂手與在地故事,展現臺灣多元聲景。節目邀黃俊錫、謝從馨、蔡鎮宇三位演奏家,分別演出古箏協奏曲〈七星曉望〉、打擊協奏曲〈商銅〉、胡琴協奏曲〈雲清風舞〉,三曲從七星山四季、商代青銅禮樂到雲淡風清的詩意寫意,展現民族樂器的抒情與爆發力。樂團亦將演出任重《蒼勁》,延續「天地」系列以跺腳、氣息與節奏描繪大地生命力;謝惠如受託、以民雄風土及親子劇「柴柴去𨑨迌」為靈感的《晴此雨木》,呈現地方樣貌;以及鍾耀光《超時空的城牆》,以陜北風格動機與編鐘象徵臺北城牆五門,從追憶走向歡騰,呼喚對文化古蹟的共同記憶與守護。整體節目兼具協奏、管弦與敘事性創作,讓觀眾在一夜之間穿梭歷史、人文與自然景致,聽見當代臺灣國樂的活力,也凸顯樂團深耕嘉義的在地精神與國際視野。
團長暨策展人 |
副 指 揮 |
技術統籌 |
執行秘書 |
總 務 長 |
藝術行政 |
音樂指導 |
團務行政 |
樂器管理 |
視覺設計 |
影音記錄 |
呂翼雲
劉士維
葉恩妮
林孟婷
陳美麗
林宗翰
石丞玉
鄭毓芬
李維哲
烏圓創意
樂集影音工作室
指揮 |
場次 |
日期 |
地點 |
樂團 |
任燕平
時光隧道下的兩端VII ─ 古韻新穎
2024.09.01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演藝廳
嘉義民族管弦樂團


《靈感台灣:島影琴深》余曉怡管風琴音樂會
福爾摩沙管風琴文化協會
作品介紹:
《靈感台灣:島影琴深》於台北國家音樂廳首演,本節目由音樂會製作人林昭憲、管風琴家余曉怡總策畫,福爾摩沙管風琴文化協會與璞藝文化藝術共同出品。
音樂會上半場以管風琴獨奏為主軸,以音樂風格象徵台灣海洋文化中的冒險與探索精神。音樂家余曉怡在曲目設計上精心挑選,從呂貝克莊嚴華麗的北德管風琴音樂與經典巴赫作品《G大調幻想曲》、接著是強烈波蘭風格《隨想曲》象徵探索中的堅韌、當代美國作曲家海斯托克自由奔放風格的《請來以馬內利》觸技曲,還有出自挪威豐富民歌靈感為素材的《雅茅斯美女》展現自由、即興與海洋冒險的動感。
下半場則由壓軸作品的史帝芬・卡拉與鄭偉杰的《島影琴深》組曲,以及徐子晴《靈感台灣》之台灣首演作品,透過管風琴的壯麗音色,與薩克斯風、打擊、弦樂的聲響,帶領聽眾啟程探索星辰大海,感受文化根源的脈動與當代的聲音。
本場音樂會再度與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服務系統科技中心文化科技應用發展部團隊、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共同攜手合作。以文化科技的力量,推展古典音樂魅力,透過生成式AI技術(GAI)為核心,展現台灣管風琴當代音樂的創作能量。
製作人 |
管風琴家、策劃人 |
創意總監 |
多媒體導演 |
技術支援 |
委託創作 |
委託編曲 |
執行統籌 |
錄影音 |
林昭憲
余曉怡
吳米森
林羽婕
工業技術研究院、山影藝術實驗所、
黑川互動媒體藝術、電慈學機組工作室
徐子晴、史帝芬·卡拉
徐子晴
亞德整合行銷
摩根音樂藝術
管風琴獨奏 |
小提琴 |
打擊樂 |
大提琴 |
薩克斯風 |
余曉怡
李宜錦
吳珮菁
黃子維
林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