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陣容
音樂類

陳鄭港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主任
前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副教授
長期參與表演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共事務,具有大型職業樂團專業經理人逾20年的工作資歷,職司節目企劃、展演執行與文宣行銷業務,在超過2,000場次的海內外展演活動中,參與並揚展藝文淑世工程。
歷任國內外音樂系所教職,熱愛學術研究、關注音樂哲學、中國音樂史、臺灣音樂史、民族音樂學、南島民族音樂文化等課題。

樊慰慈
音樂學者、專欄作者、作曲家
曾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國樂系系主任,《音樂時代》、《表演藝術》、《鋼琴藝術》、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等平面及網路媒體專欄主筆,傳藝金曲獎評審召集人,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執行文建會國際音樂比賽專案研究。
美國西北大學音樂學哲學博士
箏藝之研創辦人,臺北市立國樂團藝術顧問,中華國樂學會副理事長。

何康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專任特聘教授
紐約市立大學音樂藝術博士,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曾任職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之副團長以及團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2016-18),2024年-2025年桃園管樂嘉年華策展人。台北市民管樂團音樂總監、常任指揮;兼具表演者、藝術管理者、以及教育者三重身分。
音樂劇、戲曲類

曾慧誠
躍演劇團 藝術總監
現任音樂劇團「躍演」藝術總監。
作品風格多元,擅以「紐約音樂劇表演概念與創作架構」結合「自身文化」訴說臺灣在地故事,讓中西文化融合的作品碰撞出精彩火花。
此外,導演深耕臺灣音樂劇人才培訓,多次受邀政府單位參與課程規劃,且積極參與跨界演出。
2023年獲選Par表演藝術雜誌年度人物。
重要作品:「躍演」中文音樂劇《勸世三姊妹》、《釧兒》、《麗晶卡拉OK的最後一夜》、《DAYLIGHT》;康士坦的變化球《羊的呼喊》等。

陳午明
活性界面製作創辦人暨執行長
經營者、製作人、阿卡貝拉歌手與人聲音樂推動者。現任財團法人科華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活性界面製作創辦人暨執行長、神秘失控人聲樂團團長。
近期出品主辦及參與製作:百老匯授權舞台劇《The Play That Goes Wrong 戲啊!出包惹》、韓國授權中文版舞台劇《文雄與秀英 Beautiful Life》、百老匯音樂劇《Titanic 鐵達尼號》英國十週年版台灣站、百老匯搖滾音樂劇《Next to Normal 近乎正常》,以及打破台灣音樂劇長銷紀錄的外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

李易修
拾念劇集藝術總監、趨勢教育基金會劇場總監
「拾念劇集」藝術總監。編導作品《英雄.美人.花月夜》、《蓬萊》,及編劇作品《狩瘟殘書》分別入圍第5屆、15屆、22屆台新藝術獎。導演作品《當時月有淚》、《金銀鐲》分別入圍第33屆、34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導演獎。
現任「趨勢教育基金會」劇場總監,自2012年起編導「趨勢經典文學劇場」、「詩劇場」、「文學小聚」等系列作品,推廣文學教育。
戲劇類

李慧娜
資深製作人
資深藝術行政工作者。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英國倫敦 City University 藝術評論碩士。曾任創作社劇團行政總監、製作人、牛耳國際兒童藝術節企劃總監、新象活動推展中心節目部經理、《表演藝術網路雜誌》主編、《新象藝術周刊》編採。

劉亮佐
筋斗云創劇本創投平台創辦人
為橫跨影視及劇場編、導、演、主持、製作及孵化的全方位文創戲劇工作者。

于善 祿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
現職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兼任臺北藝術大學教務處出版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文明及劇場文化史、當代華文戲劇、臺灣劇場文化史、文藝批評理論、戲劇評論等。著有《波瓦軍械庫:預演革命的受壓迫者美學》、《臺灣當代劇場的評論與詮釋》、《當代華文戲劇漫談》;總審訂《臺灣當代劇場四十年》。
LULUSHARP: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
舞蹈類

何曉玫
MeimageDance 藝術總監
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得主。2010年創立何曉玫MeimageDance,作品多元、特異,並閃耀著鮮明的女性形象。
《默島新樂園》組裝了繁盛、金光、野艷與喧囂的臺灣當代性,赤裸呈現生命中每一塊搏動肉體的特寫。她總是懂得如何以燥熱與冷酷的不同取徑,碰觸靈魂中最讓人動容的生命基底。近年來,也與科技共舞,開啟虛擬與實境的新篇章。「重心計畫」系列創作包括:VR《極相林:肉身到虛擬》、《林相繽紛-林投姐ㄚ》、《芭比的獨白VR》。自2023年起,以《默島進行曲》計畫帶領大家踏出台灣,走出劇場,邀請在地陣頭團隊於廟埕匯舞,開創「從現在開始的舞蹈傳統」。
「世界因何曉玫的舞蹈而切割出嶄新的面向 —— 楊凱麟」

吳義芳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風之舞形舞團 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從事舞蹈職業生涯已超過四十年,是世界上少見在專業舞蹈領域中提出「終生獨舞計畫」的舞蹈家。十八歲開始跳舞,曾為「雲門舞集」首要舞者之一,在四十歲當下舉辦第一次整場獨舞演出,《吳義芳獨舞》系列已經過40、45、50、55、60獨舞,「吳義芳終生獨舞計畫」持續進行中。
2002年與表演藝術製作人米君儒共同創辦「風之舞形舞團」,以鼓勵“獨舞”演出、結合各領域傑出藝術家共同創作演出,以及推廣「生活舞蹈」為舞團宗旨。

楊 乃璇
小事製作藝術總監
TAIWAN TOP 團隊
2025 雲門劇場春鬥及國家兩廳院新點子實
驗場 《漚少年》編舞者
2024 率領舞團前往巴黎文化奧運及夏佑國
家劇院演出
2022-2023 法國西帖駐村藝術家
2021-2022 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
近期重要個人創作為《五虎將》,該作品於 2021 年受邀至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參與線上演出,並擔任同年總統文化獎開場演出。2022 年臺中國家歌劇院發表駐館作品《Je suis en forme》,於 2023 德國 Darmstadt 劇院進行短篇showcase 演出
跨界類

王俊傑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
現專任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教授。2021-2025任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1984年開始錄像藝術創作,為台灣新媒體藝術發展的開創者之一。曾獲雄獅美術新人獎、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台新藝術獎等。重要國際邀展包括:威尼斯雙年展、光州雙年展、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歐洲媒體藝術節等。曾策劃「台北雙年展」、「一一重構:楊德昌」等大展。
.jpg)
陳慧珊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所長
英國皇家伯明罕音樂學院博士,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臺灣表演藝術跨領域學會理事長。長期致力於跨域藝術的教學、研究與創作,策展與製作橫跨政府、學術與民間團體,代表作品包括《王船海緣》、《踏響舞陣》、《未來表演3・2・1~BOOM!》等,其中《無聲的戰爭》入圍第35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獎」及WSD 2025世界劇場設計展專業組影像設計決選。著有《傾聽弦外之音》、《現代音樂美學新論》等書,並多次獲教育部、國科會、海委會肯定,致力推動表演藝術的跨域對話與教育創新。

謝念祖
全民大劇團創辦人、團長、編劇、導演
全民大劇團創辦人、團長、編劇、導演
舞台劇編導百餘部
電影編劇、導演:《瘋狂電視台瘋電影》
電視電影編劇、導演:《最後一封情書》
擔任《全民大悶鍋、《全民最大黨》編導,榮獲三次【金鐘獎】肯定
